365体育官网

当前位置: 首页?/? 信息公开?>? 工作动态?>? 新闻动态?>?

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建设伟大祖国 建设美丽家乡】骨正为心:南詹正骨里的民族团结史诗

来源:常宁市六中 吴奥丽 发布时间:2025-10-30 10:22

?

骨正为心:南詹正骨里的民族团结史诗

湖南省常宁市六中:吴奥丽  指导老师:孙悦

(湖南省第十一届"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建设伟大祖国 建设美丽家乡"主题演讲比赛高中组三等奖)

小时候最熟悉的味道,是外婆院中的草药香。她说那是"救命草",我并不懂其中深意。直到有一次,陪摔伤的朋友去中医院急救,亲眼见到医生仅用竹板和草药,迅速娴熟治伤的全过程,才被传统医术深深震撼。更触动我的,是他手中竹片背后的故事。大家好,我是吴奥丽,我今天要演讲的题目是《骨正为心:南詹正骨里的民族团结史诗》。

【暴雨中的相遇】

那是1903年的一个暴雨夜,道路冲毁,整个村子被黑暗和雨水吞噬。29岁的詹顺庭跪在泥泞山路上的身影,定格成中国乡村医生最动人的剪影。

当晚,詹顺庭医生刚刚出诊回来,浑身湿透地站在自家门口。突然,他看见远处有几点微弱的火光在雨幕中摇曳——那是村民们抬着一个重伤者匆匆赶来。当火把靠近时,詹医生看清了:那是一个三十多岁的樵夫,被一根尖锐的树枝从大腿刺穿,鲜血染红了整个裤腿!更可怕的是,他的右腿已经严重变形,骨头已经刺破了皮肤!

【生死抉择】

村民们哭着说:"詹先生,我们已经跑遍了十里八乡,没人敢接这个活啊!"确实,在那个年代,这样的重伤几乎等于死刑。

但詹顺庭只说了一句话:"把他放在我家门板上。"

村民们面面相觑——他们不知道这个年轻医生哪来的勇气。要知道,当时连正规的手术器械都没有,更别说麻醉药了!(环视观众,制造悬念)

【竹板接骨】

在昏暗的油灯下,詹顺庭开始了这场与死神的较量。(模仿医生专注的神情)

第一关:固定伤腿
没有专业夹板,他立刻拆下自家门框上的竹片;没有消毒药水,他抓起一把草药嚼碎便敷上;没有固定工具,他用村民带来的麻绳一圈圈缠绕。就这样,他跪在泥地上,用双手和牙齿配合,硬是把变形的骨头一点一点复位。

第二关:止血救命
詹医生解下自己的长衫,撕成布条,他先点燃艾草熏灼伤口消毒,再用布条紧紧扎住伤口止血。那件长衫,是他唯一一件像样的衣服。

第三关:彻夜守护
那个暴雨夜,本已经筋疲力尽的詹医生,每半小时就要检查一次伤情,整整一夜没合眼。

【奇迹康复】

三天后,当樵夫拄着詹医生用剩余竹片做的简易拐杖站起来时,整个村子都轰动了!殊不知,这一套行云流水的操作里,暗含了杠杆原理、动态固定、和透气设计。靠的就是詹医生精妙的指尖力学和令人惊叹的创造力。

【战火仁心·薪火相传】

1944年衡阳会战,詹顺庭在日军炮火中冒死救治国军士兵,让濒死的士兵奇迹康复。士兵高喊"詹先生万岁"的呐喊,是战火中对生命的礼赞!

2019年塔山瑶寨,第二代传人詹镇川跪在火塘边为瑶族阿婆正骨。当《迎客歌》响起时,百万网友读懂:南詹正骨的每一次接骨,都是中华民族的紧紧相拥!(左手抚心口)

2020年抗疫一线,智能夹板实时监测骨骼愈合情况传递科技温度。留守儿童康复后画的"医生牵着手",正是常宁人用团结浇灌的希望之河!(右手画圈)

让我告诉大家三个震撼的数字:

1、南詹正骨已为侗族、苗族、瑶族患者接骨12万例

2、智能夹板已帮助土家族、仡佬族等28个民族患者康复

3、詹家四代人为各族学生免费培训正骨术达3000人次

这根小小的竹片,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密码:是战火中"生命至上"的信仰,是义诊时"跪着听诊"的谦卑,是科技时代"智能接骨"的创新。

【青春的誓言】

从罗桥镇的田间地头,到塔山瑶寨的青石板路;从衡阳会战的硝烟战场,到社区抗疫的银针火线——南詹正骨的百年传奇告诉我们:每接好一根骨头,就在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搭建一块基石!每治愈一位患者,就在为美丽家乡注入一份力量!

亲爱的同学们!当我们的瑶族刺绣走向巴黎时装周,当我们的南詹正骨架起民族团结的桥梁,当"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"从口号变成行动——这时我们才明白:

中华民族共同体,是由无数双手共同托起的希望!美丽家乡的明天,是靠一针一药、一心一力铸就的荣光!